随着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的公布,各省已陆续发布艺术类招生要求,长春教育培训网特制作2021年艺术类专业报考指南,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最新艺考动态、高校简章,解读艺考政策!
艺术类专业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见下表),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
艺术学理论类 | 艺术史论、艺术管理(T) |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T)、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TK)、流行音乐(T)、音乐治疗(T)、流行舞蹈(T)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T)、影视技术(T)、戏剧教育(T) |
美术学类 | 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T)、中国画(T)、实验艺术(TK)、跨媒体艺术(TK)、文物保护与修复(T)、漫画(T)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T)、陶瓷艺术设计(TK)、新媒体艺术(T)、包装设计(T) |
在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视,是生活中人物形象艺术化的浓缩。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的,为舞蹈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所服务。舞蹈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舞姿与音乐、舞台、道具、服饰、灯光等各种元素融为一体,是一个鲜明的综合性形象塑造。
一、汲取灵感深化人物角色体验
叙事性舞蹈作品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因而在进行舞蹈人物形象塑造时,舞蹈表演中要重视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加强角色体验,能够在具体的舞蹈作品表演中把握角色的特征,并且能够借助丰富的舞蹈表演技巧来增添人物的个性和特色。比如,在舞蹈作品中扮演一个花季少女的角色,舞蹈表演者就要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中这一年龄段女孩的体态和身韵,进行细致揣摩和模仿,以更加饱满的舞姿和精神状态来展现花季少女的曼妙多姿,生动的个性和美好的青春。显然,舞蹈表演者只有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走近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情绪和感受,进一步加强叙事性舞蹈的舞台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再如,我们去塑造一个劳苦的父亲形象,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使叙事性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更加打动人心,使观众对舞台上的父亲形象更加喜爱。
二、借助合理情节来突出人物性格
叙事性舞蹈注重情节的创设,通过不断的戏剧性冲突来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所以,在舞蹈表演者要善于借助合理的情节发展为人物角色进行铺垫,通过细节性的舞蹈动作技巧处理和生动的面部表情为人物性格的鲜明色彩增添魅力。在这一环节中,舞蹈表演者要和谐地过渡和衔接每一阶段,使故事情节合理、人物形象真实。尤其是在处理承上启下的舞蹈段落时,要以润物无声的艺术塑造手段来突出主体角色的鲜明性。可以通过舞姿的变化、队形的错落、舞台场景的反差和空间的对比,来衬托和提升人物形象塑造的功能。使舞台人物形象不再是机械的舞蹈动作的重复者,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充满了鲜活生命力的个体。此外,舞蹈表演者还要在生动的情节推进中,注重不同人物性格特色的呈现,要在故事情节中赋予每个角色差异化的表演,使每个人物形象都各有不同。
三、挖掘动律特征加强人物角色塑造
在叙述性舞蹈作品创作中,要非常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舞蹈素材,善于从普通人中进行角色的定位,所以这一类型的舞蹈更为注重真实性的情感性表达,更为注重从生活细节中汲取动作素材。因而,舞蹈表演者要不断地积累自身的舞蹈知识和专业素养,在艺术实践中总结经验,挖掘舞蹈动态特征的潜在功能,使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贴近观众的审美标准和品位需求。比如,我们对土家族舞蹈作品进行创作,在舞蹈动作创设初期就要吻合人物形象的特征,使二者相得益彰,彼此辉映。尤其是要保持土家族传统舞蹈的内涵和韵律,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性、艺术性的基础上加以二次的艺术创新,增添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同时,舞蹈表演者還要深度挖掘土家族舞蹈动作的技巧和风格,赋予人物形象灵动性,使观众随着人物的角色塑造而增强审美体验。
四、融入细腻的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在叙事性舞蹈作品中,舞蹈动作、故事剧情、叙事手法的创设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固然重要,但是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也是非常关键的,这往往也成了容易忽视的一部分内容。情感和动作向来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生动的舞姿变化来呈现情感的丰富变化,细腻的情感融合又带动了舞姿的丰富变化,在不可分割中使人物情感更深刻,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因而,舞蹈表演者要深刻地感受人物之间不同的情感,将细腻丰富的内心感受融入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变化之中,使角色随着剧情的不断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从而也使叙事性舞蹈的戏剧性、情感性、表达性更加突出,使叙事性舞蹈作品创作的目标和价值得以实现。
技巧动作也是塑造舞蹈中人物性格或表现特定情节的主要“语汇”。
B.队形、画面:舞蹈的队形、画面,在创作舞蹈的环节中称为构图。它是舞蹈表现作品内容、处理情绪变化、连接舞蹈动作和步伐的纽带。
演员在台上的位置或调度所形成的队形、图案称为舞台调度。好的队形就像一幅活动的图画。
C.哑剧手法:哑剧也是一种不用语言而以人体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表达剧情的手段。
作为舞蹈中的手势(表情动作),当然首先来自生活。但同样需要美化加工、集中概括,能在一个短暂的手势或姿态中,明确表达一个内容。
舞蹈区别于音乐、绘画、雕塑,是空间的、时间的。舞蹈善于表达人们最激烈的感情。
3.是综合性的艺术:融汇了文学、音乐、美术和戏剧等姊妹艺术的因素。
A.舞蹈和文学的关系: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无论作品的结构、情节的铺陈,细节的描绘,人物的刻画,环境的设置,以及虚实、比拟、夸张、对比等等艺术手法的应用,都需要从文学作品中吸收营养。
B.舞蹈和音乐的关系:舞蹈音乐不仅给舞蹈以长度和速度,也促使舞蹈语汇准确、简练、集中,同时,舞蹈动作的语言性和情绪的发展,深入等,也是借助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在舞蹈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中,才塑造了完整的舞蹈形象。因此,在舞蹈作品中,音乐和舞蹈共同担负着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容的任务。
舞蹈的节奏感:不同的节奏可以突出不同的思想情绪。音乐伴奏中的间隙或暂时的停顿,同样是一种音乐节奏的处。通常突出惊讶和紧张的场面时,成为“哑场”或“静场”。
C.舞蹈和美术的关系:绘画和雕塑是追求在静止的造型中获得动态性的效果。而舞蹈则要求在运动中要有雕塑性的造型。“舞蹈是动的画、活的雕塑”,“舞蹈家是用人体作画”。
舞蹈编导要将那些自然形态的东西升华到具有美术性的造型上来。像舞蹈的每一个瞬间,尽可能的像绘画和雕塑那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舞蹈作品成为一幅幅动的画、活的雕塑。还包括舞台美术的创作(如布景、服装、化装、道具等)。
D.舞蹈和戏剧的关系:舞蹈与戏剧都是舞台表演艺术,不同的是:戏(歌)剧主要依靠演员的说话或歌唱,而舞蹈则是用元演员的形体动作去完成创造角色的任务。
E.既然是综合艺术,舞蹈同样与武术、杂技、体操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这就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