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的公布,各省已陆续发布艺术类招生要求,长春教育培训网特制作2021年艺术类专业报考指南,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最新艺考动态、高校简章,解读艺考政策!
艺术类专业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见下表),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
艺术学理论类 | 艺术史论、艺术管理(T) |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T)、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TK)、流行音乐(T)、音乐治疗(T)、流行舞蹈(T)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T)、影视技术(T)、戏剧教育(T) |
美术学类 | 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T)、中国画(T)、实验艺术(TK)、跨媒体艺术(TK)、文物保护与修复(T)、漫画(T)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T)、陶瓷艺术设计(TK)、新媒体艺术(T)、包装设计(T) |
艺考播音主持的同学刚开都会有各种语音发声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对于艺考的老师们来说,都能轻松解决。
1. n~l混淆:n和l不分的地方地域比较广,一般是n读成了l,也有随意乱读的。云贵川、两湖、江西、安徽和江苏淮河以南(苏锡常除外)、福建、两广都有这种现象存在,不过有的是所有的n和l都不分,有的是拼i、y或者i、y开头的韵母分,其余不分。西北也有这种现象存在。
2. h~f混淆:南方口音普通话中,很多地方h~f混淆,严格来说,是hu-~f混淆(即遇到h拼u或者u开头的韵母时,声母读成f,相应的韵母一般也有改变),大体说来,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甚至是四川、湖北、江浙等地,都有hu-读成f的,如“虎”读“府”,“灰”读“飞”等,原因在于这些方言中没有h和u这样的拼合搭配,要发出hu的音,是比较困难的,或者是有这样的搭配,但是乡音难改,hu读f,情况最明显的地区是湖南、江西一带。而福建、广东东部潮汕、湖南中部某些地方方言,却是只有h,没有f,要发出f的音,很困难,所以一些人的普通话中有f读hu的现象,“府”读“虎”,“飞”读“灰”。
3. r~l混淆:一般是r读l,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南方很多地方没有翘舌音,也有把r读成类似于英语国际音标[z]这样的音的。
4. 平翘舌(平舌指z、c、s,翘舌指zh、ch、sh、r)与jqx混淆:即“诗”“思”读得像“西”、“之”“资”读得像“鸡”的这种,这种现象一般只存在于华南、福建,需要说明的是福建也有“思”读得像“苏”的,一般这种口音的jqx也不太纯正,像zcs。另外,浙江温州、湖南永州、山西、安徽合肥等地有相反现象存在,即“西”读得像“诗”或“思”。
5. 翘舌与jqx混淆:湖南、湖北、江西一带,有很多翘舌与u或者u开头的韵母相拼,会变读为jqx与u或者u开头的韵母相拼(实际上是u上加两点的那个),“猪”读成“居”,“书”读成“虚”,浙江中部(如义乌)、广东少数地方也有这种现象,但是普通话有这样差的人还是比较少的,这种现象老北京可能比较熟悉,因为京剧上口字正是这样念的;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的一些地方还有“张”读成“将”、“唱”读成“呛”的,这种更少见。
6. 平翘舌不分:这种现象南北都有很多,需要说明的是南方也有很多地方区分平翘舌。
7. u(ü)~i混淆:这里的u指的是上加两点的那个。福建闽南,广东客家话地区,云南等地的ü有人读成i,如“居”读成“鸡”,“虚”读成“希”,“云”读成“银”等。湖南、江西、江浙等也可能有这种现象存在,但较少见,且只限于少数字,不像闽南等地成系统。
8. ei、ai发音不饱满:江浙一带ei、ai读音较短,不饱满,读成类似于英语国际音标[e]的音,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请参照上海话的“来、开”等字。
9. 前后鼻音不分:一般是in/ing、en/eng不分,且读前鼻音为主。秦岭、淮河以南,除华南、闽南部分地方外,分的较少,西北也大多数不区分。长沙、昆明、福州等地口音连an/ang都可能不区分。湖南、江西一带有些地方连en/ong、in/iong都不能区分。北方有些地方(如陕北)则不能区分uen/ong、ün/iong等。
说完播音主持语音发声的问题我们顺便提下声调方面的问题。声调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计较小,但也能起判断作用,如东北口音读第一声时声调通常要略低于标准普通话。另外江浙一带有短促的入声,这一习惯被带到了普通话中,从而造成一些字读音略有停顿,如“欲速则不达”,有的江浙口音的普通话几乎字字短促。福建、广东、山西、江西等地也有短促的入声,但这些地方的普通话口音重这一特征不如江浙明显。
学会用眼睛说话,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流露在眼睛里,随时运用眼神与听众交流感情,这是作为一个优秀主持人应该掌握的。
眼神注视方法:
前视法
即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的方法。它要求主持人的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统摄全场。一般来说,视线的落点应放在全场中间部位,观众的脸上。同时,又适当变换视线,照顾到全场观众,并用弧形的视线在全场流转,不可忘掉任何一个角落的观众。这样,既有利于主持人保持端正良好的姿态,随时注意及调节现场气氛和观众情绪,又可使每个观众都感到主持人在关注自己,从而提高注意力及兴趣。
环视法
即用眼睛环视观众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视线,从现场的左右前后迅速来回扫动,不断地观察全场,与全体观众保持眼光接触,增强双方的情感交流。将前视法与环视法结合起来,既可观察到观众的心理变化,还可检验表演效果,控制全场的情绪。
专注法
即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视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观众或现场的某个角落,并与之进行目光接触,同观众个别交流感情。这种方法既可启发、引导观众,也可批评、制止不守纪律的观众。
虚视法
即似看非看的方法。这种视而不见的方法,可减轻主持人的心理压力,还可表示思考,把观众带入想像的境界。
眼神交流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眼睛除了用来注视之外,还应用来交流。如果说注视是为了体现主持人应有的身份,那么,交流则是亲和力的表现。